做大茶品牌在提品质上发力
2022/6/8 来源:不详题记
茶叶作为最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茶产业面临新机遇,据统计,目前城乡居民年消费茶叶1.3公斤,到年消费量将增至1.7公斤,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呼唤着茶产业高速发展,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更高的产品品质、更强的企业实力。在此与大家分享一篇农民日报记者对当前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深入报道,一同聚焦茶产业,从扶贫、出口、基地建设角度,探索我国茶产业的大贡献、高活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扶贫
茶园:搬不走的“生态”茶叶喜阴喜湿,对生长环境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海拔在米上下的山区地势、积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恰好满足了茶叶的生长需要,茶产业逐渐成为这类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传统茶园,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不仅形不成规模、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为农户提供稳定收益。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农户在种植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有所欠缺。现阶段,要想提升茶叶种植对农户致富的带动作用,产业化思路势在必行。
上规模才能出效益
“在西乡,我们把发展茶叶种植作为兴县富民的重点主导产业来抓,让农民在规模种植中得实惠。”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茶叶局局长肖春海向记者介绍。西乡的茶园大多分布于大巴山北麓海拔~米的浅山丘陵地带,远离工矿区和闹市,是有机茶生产的理想之地。如何利用好环境优势,把茶产业做出规模、做出效益,一直是西乡茶叶发展的侧重点。
为此,西乡县每年都会编写更新《茶园基地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实行茶园“集中连片”发展。“过去,茶园分布较为分散、交通不便,采摘和加工效率难以提高。”肖春海说。据了解,实行集中发展后,西乡县大力推进茶叶种植区域的战略转移,沿高速公路和国道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有机茶园。
在生产形成规模后,西乡县还引导茶农和企业积极改进管理模式,以适应产业化要求。为了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质量,西乡县制定了严格的考核验收和奖补资金兑现办法,规定对达不到栽植技术标准和次年复验成活率低于85%的茶园一律不予奖补;西乡的茶叶加工企业,也渐渐在规模生产中做到了提质增效,依托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茶叶从进厂到成品,“不落地生产”成为主流。
目前,在西乡全县41万人口中,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茶园覆盖90%以上的村,茶农人均收入达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41%,茶产业的致富作用不断凸显。
家家都有种植“明白人”
生产基地建成了、产业规模扩大了,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就是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广元黄茶作为绿茶新品,对栽培管理和加工制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但目前还只能按照普通绿茶的方式来生产,茶叶品质得不到提升,农民就没法得到更多实惠。”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赵建新向记者说。
“为了使广元黄茶对农民增收致富起到更大作用,我们从浙江引进了无性系优良茶树新品种‘中黄1号’和‘中黄2号’广泛种植。”赵建新介绍。据悉这两个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天台县、缙云县联合选育的特异新品种,具有适应性、抗逆性强等特点,制出的茶叶滋味鲜醇、品质优异,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为了解决种苗问题,旺苍县还建成了与生产规模匹配的广元黄茶良种繁育基地,持续不断为农民提供良种。
“作为绿茶的黄化变异品种,黄茶在种植上与普通绿茶有所区别。”赵建新说。据悉,旺苍县借助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力量,建立“县校”、“校企”合作平台,常年开展黄茶科研和技术服务。近年来,该县逐渐形成了“科研院校-乡镇农业服务站-村社茶技员-农户明白人”的五级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茶农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
“我们就是要实现社社都有‘土专家’、家家都有‘明白人’。”赵建新表示。目前,旺苍全县的黄茶种植面积已达余亩,黄茶的市场销售均价达到元/斤。
资金补贴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茶叶种植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收益,然而这种收益并不局限于鲜叶销售收入,如何能让农户“种得安心”,拓宽茶农收入的纵向结构,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茶叶的生产加工方不能只想着赚钱,更应帮助种植户解决困难。”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群辉向记者介绍蓝天集团的扶贫思路,“蓝天集团每亩补助开挖费元、种苗费元、肥料、管理费元,连补三年支持农民发展茶产业。”
除了给茶园发放补助,蓝天集团还努力挖掘规模化种植潜力。在信阳市光山县,蓝天集团以土地流转、农民参与务工等方式,以每亩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82元、清表开挖费元、整地栽种劳务费元、日常茶园管理费元的标准,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1万亩荒山荒坡、低产薄地全部流转种茶,仅此部分就使当地茶农总收益增加万。过去杂草丛生、一文不值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致富“香饽饽”,农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创收。此外,蓝天集团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鲜叶,让茶农稳收不赔。有效解决了农民不会加工、鲜叶卖难的问题。
在光山县胡楼村,每到春茶采摘季,都会吸引周边县乡近名农民利用农闲前来采茶,不仅村里的鲜叶能够及时采摘,务工农民人均还能增收多元。茶园成了搬不走的“生态工厂”、茶业成了移不开的“扎根”产业。
农民日报:莫志超
出口
“湘茶”:在国外注册的茶商标茶叶是我国传统优势经济作物和骨干型出口农产品,适应“绿色、安全、营养”的时代潮流,前景广阔并具有独特魅力。《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要求:在茶叶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必须加快推进茶叶提质增效,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创响茶叶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在这方面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出口万美元,均比上年增长10%。“君山”、“湘益”、“白沙溪”、“洞庭”是公司重点打造的品牌。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并在国外注册了“湘茶”商标。
到目前为止,公司共建立优质茶园基地95个,总面积达58.5万亩,直接带动35万户茶农户均增收0元以上。其中,28个基地获得了有机茶国际认证,30个基地通过了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种植基地备案。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对基地茶农的指导力度,每年邀请相关科研院所专家为茶农培训讲座10次以上,下派技术人员达人次,帮助茶农提升种茶制茶水平,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极大促进了茶农田间生产与国内外市场接轨。
近几年,公司的茶叶出口力度不断加大,不但在美国、俄罗斯、荷兰成立了分公司,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参加美国世界茶叶大会、俄罗斯食品展、世界茶业博览会等各种大型茶叶展会,扩大了品牌茶、名优茶及高附加值新产品的出口。迄今,公司在国外设立了6个驻外贸易机构,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遍布全球的茶叶营销网络。
为了使茶产业持续发展,后劲十足,公司筹集资金近10亿元,对古丈茶厂、碣滩茶厂、白云山国有林场等73条茶叶初加工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河西走廊茶业有限公司“名优茶、出口茶精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公司重点实施建设的“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白沙溪茶厂年产1.5万吨黑茶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产,年产2万吨辰州碣滩茶精深加工一期工程和益阳茶厂1万吨边销茶原料国家储备等项目进展顺利。以上项目不仅彻底实现了黄茶产品的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还大大提升了黑茶品质,对推动湖南省茶叶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贺端青
基地
云岭合作社:云雾山间的茶王国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起着主力军的作用。这些地方茶叶种植、管理、加工、营销都具备一定优势,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一批茶叶生产基地已经或正在形成。打造茶叶生产基地是扩大茶叶生产规模、提升茶叶品质、降低成本所要求的,以四川高县云岭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例,打造茶叶生产基地既要选择适宜区域也需要合理布局、完善生产、销售、加工链条。
每种农作物都有最适合的生长区域,茶叶也不例外,人们常说:高山出好茶,这说明山地是茶叶种植的理想区域,一般来说,茶树生长的适宜高度在海拔1米以下,茶芽萌动时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上为宜,茶树适宜的降水量在年平均~毫米,相对湿度以80%~90%为佳,红壤、黄壤、沙壤土均适宜茶树生长,PH值在4.5~5.5即土壤呈酸性最佳。高县是全国茶产业基地县,云岭合作社的茶叶生产分布在海拨米~米之间的35度坡地上,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天,年降水量.8毫米,土壤微酸性,目前已形成了自有高端茶园亩,专属茶园0亩,辐射茶园00亩的生产格局。
茶叶生产基地适宜区域还需有相对完善成套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合理布局,茶叶是商品率极高的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链条不完善,产业效益则难以体现。
云岭茶叶专业合作社年起以生产放心茶为目标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经过三年的努力,老茶区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于茶园管理技术统一,采摘规范;茶园良种优质化布局达到80%以上;无论是定点抽检还是市场抽检均无农残超标产品,回头客提升了30%,回头客消费额占销售总额的27.3%。
合作社在海拔米~米区域栽植中茶,乌牛早,福选9号等优良品种,在海拔米~米区域栽植黄金芽,安吉白茶等高端品种,形成高、中档品种搭配,带动基地农户人均增收元,占当地农民纯收入的36%。云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按“三优、一免、一补、一返(三优: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于市场价收购;一免:免费技术指导;一补:标准化茶园安全管理奖励补助;一返:凭全年交售鲜叶的数量进行返利)”机制建立茶园绿色示范订单基地0亩,创建了山野积香家庭农场和黄草坪黄金芽高端茶自有基地。合作社未来将以塑造“云州”品牌为目标,主推黄金芽,把茶叶生产基地打造成茶文化度假区。
文/张毅
来源:农民日报
▼中国茶叶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