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2023/3/26 来源:不详

图为旦巴念扎在指导合作社投工投劳人员制作奶制品。本报记者张宇摄

在万里羌塘草原,有这样一位广受赞誉的村干部。他曾凭着一身医术在当地治病救人,是远近闻名的好“门巴”(医生)。而今,在昂首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他带领乡亲们投身牧区改革,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被大家称为“羌塘高原的好书记”。他的名字叫旦巴念扎,是那曲市班戈县青龙乡东嘎村党支部书记、东阿联村牧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近年来,因工作业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和先进致富带头人,并荣获西藏自治区年度“十佳农牧民”称号。

牧业转型路更宽

旦巴念扎是个让人难以忘记的人。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有着醒目的标识:一身藏北牧区特有的羊皮藏袍,两撇格外引人注目的八字须;奔六十岁的人了,走起路来步伐稳健有力,说起话来嗓音高亢浑厚,这大概与他做“门巴”时走村串乡的经历有关。

东嘎村,曾是班戈县青龙乡远近知名的贫困村,生产模式传统单一、靠天养畜;

懒惰、赌博、不正当经营等不良风气盛行,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年,经村民一致推举,在村里威望极高的旦巴念扎放下医疗箱,扛起了东嘎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摆在旦巴念扎面前的首要难题,是牧业转型。

如何做?班戈县自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围绕“构建新型牧业经营体系、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主题,牧区改革成效显著,不少乡村通过发展合作社走上了牧业振兴、牧民致富的道路。

有了他山之石,路子也就定了:发展合作社。“东嘎村不缺草场、不缺牛羊,更不缺劳力,但牧业改革却落后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嘎村人,且在村委任职多年,旦巴念扎对村情民意再熟悉不过,他深知,要走合作社道路发展新型牧业,就必须将人、草、畜三者加以整合。

过去,草场承包到户,现在又要收回去,多数人不理解,甚至有怨言。旦巴念扎明白,牧业转型,关键在人。

身为一名多年与村民打交道的老党员,旦巴念扎做群众思想工作很有一套。首先,召集村“两委”班子开学习会,用党的理论把党员干部凝聚起来;再召开村民大会,宣讲村规民约、章程制度,把广大牧民团结起来。然后,根据本村实际,确定“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宣传合作社经营方式、群众受益情况等,集体产业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对于偏远地区困难家庭,旦巴念扎更是不顾奔波劳苦,入户讲解投工投劳的好处。

同时,旦巴念扎还大力吸纳乡村振兴专干、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加入党组织,为东嘎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总之,就是要调动一切力量,推动牧业产业从‘单打独斗’向‘组团发展’转变,切实带动集体、群众‘双增收’。”他说。

牧民增收日子美

观念一转天地宽。村民纷纷被动员起来,他们赶来了牛羊、登记了草场,不少人还到合作社就业,用放牛放羊、加工畜产品等投工所得积分赚取报酬。年底,东嘎村实现全村户全部入股合作社、79人直接参与经营;多头牛、多只羊在面积公顷的东嘎牧场里悠闲觅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嘎村达热自然组村民边巴旺堆一家属外来户,在本村既无草场、又无牲畜,做生意也亏多赚少,日子越过越艰难。得知村里要搞合作社,边巴旺堆和妻子尼玛半信半疑,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年底,全村实现分红万元,两人工资加起来就有两万多元,还分到了牛羊。

看到鼓起来的钱袋子,尼玛乐得合不拢嘴,激动地说:“合作社让我们家不仅摘下了‘无畜户’的帽子,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年分红时,夫妻俩直接将分到的牛羊入了股,“跟着旦巴书记干,错不了!”

像边巴旺堆夫妇这样,通过加入合作社脱贫致富的困难户还有很多,今年48岁的寡居妇女曲吉就是其中之一。

曲吉也是最早响应村里号召加入合作社的人。她在合作社负责挤奶和奶制品加工,每天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挣的积分也最多,每个月能拿到多元工资。

以前,曲吉的家里空空荡荡,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现在,新式家具、藏式炉子以及桌子上堆满的风干肉、各种糖果、干果,吸引着前来串门的邻居。“我落魄了半辈子,没曾想过,到了这把年纪还能过上好日子!”看着今日的好光景,曲吉难掩激动的心情。

产业升级“钱景”好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运行系统;同时,投资多万元的班戈县高寒生态牛羊养殖生产基地也即将投入运营,东嘎村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基本绘就。

看到村民收入年年创新高,旦巴念扎高兴之余,再次陷入沉思:“牧业发展了,产业结构也要提档升级,乡村才能振兴。”

东嘎村是通往纳木错景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推进,全区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去往纳木错的游客与日俱增,但接待能力却一直跟不上。旦巴念扎从中看到了前景,从合作社尝到甜头的牧民更看到了“钱景”。

说干就干。年3月,东嘎村通过招商引资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很快签订东嘎村旅游产业项目。不久,东嘎特色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村里富余劳动力纷纷应聘,普通老百姓经过培训成为服务员、保安,年轻大学生凭专业知识当起了酒店管理员,人均年收入在0元左右;一些村民还干起了个体户,经营住宿、餐饮及特色产品,每户年收入1至5万元不等。

“虽然书记年纪大,但基层工作经验足,在牧业改革中有担当、有魄力,也有想法,老百姓认可多,还亲切地称他为‘哥哥’旦巴念扎。”班戈县人民法院驻东嘎村工作队队员嘎杰如是评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