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色传承播爱边疆七十载精准帮扶为人民
2022/12/4 来源:不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我们党的一百年
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
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
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
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医院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百年红色传承
与全体协和人一起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迈上新的征程
第十三期让我们通过即将出版的《医院史话:医院》中的《播爱边疆:精准帮扶》,共同回顾自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协和人支援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感人故事。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栏也将推出系列援藏文章,敬请期待。
播爱边疆七十载精准帮扶为人民
年,西藏和平解放,从此之后这片雪域高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年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协和人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在支援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谱写了“缺氧不缺协和精神,低压不低协和标准”的动人诗篇。
医院胸外科徐乐天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进藏的医师。年9月8日,他作为由张经武将军带领的14人进藏团队中的唯一一名医生,抵达拉萨后,立即与医疗小组一起为当地人免费看病。
年9月8日,从北京、西南、西北来的医疗队、科学院的科工队人员和解放军的医务人员共同医院(医院的前身),这是青藏高原的第医院。
年,医院成立
徐乐天迈出了医疗援藏的第一步,许许多多协和人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年,任洪智与徐苓从协和毕业,被分配到西藏。身为共产党员,带头去艰苦地区责无旁贷,他们在进藏路上作出了结婚的决定。到了那曲,在等待往县里分配的时候,二人就在地区招待所花了35元钱买了烟和糖,穿着一身带补丁的衣服办起了临时婚礼,他们印着汉藏双语的结婚证永久地记录了这一时刻。
任洪智和徐苓的汉藏双语结婚证
在海拔米的那曲申扎县,他们一干就是8年。医院,只有两间土房,外面是诊室,里面打针。一年后,他们和当地人一起打土坯、盖房子,把医院扩大成有四排房子的规模,有了简易的手术室、门诊室、化验室、药房和病房,极大程度改善了就医环境。8年中,他们为那曲人民带来安康的同时,也得到当地人民的真诚相待,他们说,“那里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像这样毕业后扎根西藏、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的协和人还有很多。
仅在20世纪70年代,协和就先后派出了7批医疗队共47人抵达阿里地区,深入村社、高原牧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农民看病治病,培训“赤脚医生”。阿里是西藏最大的无人区,医疗队员骑马走一天,也只能巡诊几个帐篷。强烈的高原反应、贫瘠的生活条件、缺医少药的现实状况,始终难不倒医疗队员。在那些艰苦奋斗的日子里,一批批协和医生们秉承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边动手治病,一边提笔写诗,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援藏医疗队队员郎景和(二排右五)、戈介寿(后排右四)、李舜伟(后排右一)、张振寰(后排右二)、韩玉卿(前排右二)与当地藏民合影
西藏同胞热情迎接西藏阿里第四批医疗队,向队员敬献“酥油茶”,医疗队成员:队长张继春(左三)、队员刘桂芝(右一)
近年来,协和人在援藏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篇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会派出协和医疗队赴西藏工作,医护人员誓言要在西藏留下“不走的协和医疗队”。年8月,为了让西藏自治区尽早实现“年大病不出藏”的愿景,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号角吹响,由医院牵头,医院、医院、医院走进了医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制订详细规划精准援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医院的学科水平和辐射能力稳步提升。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看望慰问援藏医护人员时,高度赞扬“组团式”援藏模式。
协和第一、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交接仪式
“天路”在协和人的脚下不断延伸。春夏更迭,寒来暑往,无论是踏遍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10支西北医疗队,还是冲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一线的医疗小分队;无论是新时期援疆、援藏、援蒙的国家医疗队,还是对口支援的基层医疗队,协和人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以奋勇当先的精神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70多年来,协和对基层医疗事业不间断的帮扶带来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医院巡回医疗队荣获“最美医生团队”称号。年,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再获“最美医生团队”称号。年8月,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医院等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被授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交到年轻人手上,国家健康扶贫事业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在呼唤新的血液。相信在一代代医疗队员的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下,基层医疗水平一定会不断提升,人民的生命健康一定会更有保障,健康中国的美丽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
文字/王璐王晶
图片/徐乐天任洪智郎景和张继春医疗队提供
原标题:《百年红色传承|播爱边疆七十载精准帮扶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