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绿情系高原红全军卫生系统
2023/4/29 来源:不详原标题:“迷彩绿”情系“高原红”——全军卫生系统对口帮扶西藏成果综述
如同雪域高原上飞速奔驰的“复兴号”列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西藏迎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年8月,习主席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援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有力促进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日前召开的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代新阶段援藏工作提出新要求。
目前,西藏已实现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多种“常见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年的68.2岁提高至72.19岁。这些成绩得益于国家多部门、多省市持续对口帮扶西藏医疗事业建设,也凝聚着全军卫生系统多年持续不断对西藏的无私支援。
去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军队有关单位印发“十四五”医院医院工作方案,医院对口帮扶20医院。一批批援藏医疗队官兵将继续“缺氧不缺精神”,用“迷彩绿”情系“高原红”。
急救课开到村民家
“组团式”帮扶填补技术空白
“丁零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医院接到电话,一名藏族村民突发急症。
闻讯,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援藏医疗队队长金峰,立即叫上自己帮带的两名当地医生驱车赶到村庄。金峰一边对村民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一边安排送医,还向帮带医生手把手现场传授急救技能,在村民家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急救课。
平均海拔超过米的班戈县地处藏北高原,医院仅设有6个临床科室和3个医技科室。第医院后,专门遴选当地急需的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口腔科等相关科室专家骨干组成援藏医疗队,跨越0余公里,开展为期半年的“组团式”医疗帮扶。
“‘组团式’帮扶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打造学科建设的‘快车道’。”金峰介绍,经过实地调研,医疗队与班戈医院共同筹建消化内镜中心和口腔疾病诊疗中心,将其打造成班戈县及周边县域的区域医疗中心。
“以前医疗援藏比较分散,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难以形成合力。”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组团式”援藏通过周期性的不间断援助,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接续发展,提高了当地医疗队伍素质和科研能力。
“组团式”帮扶是医院的创新之举和重要方式。医院派驻由管理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多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每批不少于6个月时间的驻点帮扶。除开展日常诊疗服务外,援藏医疗队还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填补了当地医疗领域的许多空白。
从高原手术台到春晚舞台,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肝胆外科二中心移植外科副主任朱震宇的故事家喻户晓。完成海拔米以上高原首例包虫病根治性手术、首创整体剥除技术、开展包虫病诊疗技术培训……这些成果的背后,是“组团式”帮扶模式的日渐成熟完善。
年夏天,朱震宇第16次踏上前往青藏高原的路。这次他有一项更重要任务——给丁青县带去一支医疗教学团队。内科、外科、超声、影像、护理……9名来自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在丁青医院驻点3个月,手把手为当地医生传授经验技术。“过去我们做手术没有超声刀、电刀、血管线,这些都是援藏团队陆续带来的。”县医院外科主任四郎巴宗医院的变化,“他们带给我们最先进的外科思维,防治和手术水平大大提高,现在大部分医院接受治疗。”
国际先进医疗技术走上阿里高原
足不出县享受优质医疗
“别急,别急,慢慢说……”在江苏省无锡市,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余峰等多名专家,正在与千里之外的西藏米林医院院长旺堆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为66岁的患者卓嘎开展会诊。
由于卓嘎病情特殊,县医院医生一时束手无策。他们想到了曾在这里驻点帮扶的援藏军医。
“手术范围大,难度不小”“可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待身体恢复恢复再手术”……远程会诊中,专家们从各自专业角度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诊治方案。
如今,在西藏,像卓嘎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诊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远程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全军卫生系统对口帮扶西藏医疗建设中,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医院发挥“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的积极作用。在对口帮扶县远程医疗全覆盖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通过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医疗服务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便民惠民的作用。
去年11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5G远程超声机器人放置在展台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吸引大批参观群众驻足。工作人员在患者的患处涂上耦合剂,远端的医生拿起超声探头进行操作,患者端的机器人能精准重复医生手法,超声影像也实时呈现在医生面前的屏幕上。
如今,这项国际先进的远程超声诊疗技术已经走上阿里高原。年12月,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运用5G远程超声技术为当地女性开展首次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患者端有两个机器臂安装在移动车上,移动车走到哪儿,5G远程超声检查就跟到哪儿。”超声诊断科主任吕发勤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实现5G远程超声诊断常态化,能够24小时为西藏那曲市的军民进行远程超声检查。
藏族医生结对北京“师傅”
带教帮扶提升“造血”能力
“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专业技术人才集中进藏开展全方位帮扶,助力补齐当地医疗短板。
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援藏医疗队的帮扶下,昌都市左贡医院告别了曾经长期没有急诊科的历史。建立急诊科时,藏族医生旦真公布第一个报名,医疗队队员、急诊科医生刘磊成为旦真公布的“师傅”。
“师带徒”是医疗队带教当地医护人才的新方法,双方通过双向互选签约,共同制订带教与学习目标。
“老师手把手带教我们专业操作,督促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有老师指导,我觉得自己进步特别大。”旦真公布高兴地说。建科仅半年,医院急诊科已抢救上百名患者的生命,成功率达%。
通过一对一的“师带徒”、远程网络带教和外派进修,空军特医院培养出40多名医护骨干,帮建起眼科、皮肤科、儿科等急需专科10个,开展新型诊疗技术50余项。
“健康帮扶要‘输血’,更要‘造血’。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激发内生动力。”在医疗援藏中,医疗队将医疗帮扶作为系统工程、长期工程,统筹推进建科室和育人才工作。
“感谢人民军医,感谢所有医生!”伴随着新生儿一声清亮的啼哭,产妇激动地说。等候在门外的家属也激动万分,拉着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妇产科主任冯惠芳的手连声道谢,并献上洁白的哈达。
这是山南市错那医院在第医院帮扶下,开展的第一台剖宫产手术。对口支援西藏20余年间,医疗队队员们创下一个个“第一”,为当地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留得住”的医疗队。(■孙兴维通讯员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