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论白,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2022/9/24 来源:不详刘军连工作室 http://m.39.net/news/a_9076556.html
今年是西藏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论白牺牲15周年。不久前,我与几位援藏干部相聚,大家不约而同地追忆起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原县委书记论白所结下的深情厚谊,此缅怀之情令人感动。
黝黑的笑脸,顽强的生命。我清楚地记得年评选的“60位感动西藏人物”中的优秀县委书记论白,在藏北高原默默奉献了17个春秋的事迹。
这是论白(左)医院看望治疗脑瘫的藏族孤儿玛西(中),并合影留念。
我和论白有过两次短暂而难忘的接触。第一次是年底,时任那曲地区(今那曲市)行署副专医院看望治疗脑瘫的藏族孤儿玛西,担任秘书工作的论白随同前来,我采访报道时正好相遇。
这是论白(左一)在为“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远行车队送行时,亲自为车队涉水过河查看水情和引路(唐召明年7月7日摄)
第二次是年盛夏,我随同“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来到那曲市申扎县城,年轻的县长论白夜晚来看望大家,并一同在县招待所就餐。大家吃饭、喝酒,热闹了一番。
五年后我在北京突闻噩耗,已调任班戈县委书记的论白乘汽车涉水过河时,因公殉职。
回想那次在申扎县夜晚一同吃饭、喝酒的第二天,是论白送行时亲自为我们科考团远行车队涉水过河察看水情和引路,其亲和力和朴实作风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这是论白(左二)和同事在拉萨布达拉宫前与中石化的援藏汽车合影留念(唐召明年12月30日摄)
后来在北京,我多次从与他共事过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援藏干部李一超、祝传林那里听说了他许多感人的故事,越发敬重他,也理解了这位县领导一直很“抠门”的原因。那就是,他为当地牧民群众谋利益时,是不考虑个人得失的。
年8月21日,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那天,论白一行乘车赶往拉萨,准备向对口援藏单位领导汇报援藏工作,同时协调当雄至班戈县藏中电网延伸立项的有关事宜,并到青龙乡和尼玛乡检查职工周转房、村级文化室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不料汽车在横渡荣庆河时,被困在河中央。头天晚上班戈县下了整夜的雨,河水猛涨,水位达到入夏以来的最高位置。
此时的河面宽达四五十米,水流非常湍急,河水已淹没车顶,情况十分危急。
论白和车里的人都站到了车的保险杠上。为了保护女同志和小孩,他果断决定:“我站前面,女同志站中间,司机把小孩背好站后面。快!”
前来营救的群众很快拿着结好的绳子,八个人排着队走下河。在湍急的河水中,论白大声喊道:“你们要小心,慢慢来,注意安全,把绳子扔给我们就行,你们要特别小心!”
扔过来的绳子由于在水中长时间浸泡,突然断了,论白被卷入激流。
噩耗传出,人们难以相信,年仅38岁的论白就这样走了。
雪山垂首,江河呜咽;草原含悲,众人哀泣。8月21日,一个令人永远难忘的日子。
这天,刚结束援藏任务回京的李一超在外丢了手机。第二天一早,当饭店服务员为他找回手机时,他没想到第一条短信是接替他的第二批援藏干部祝传林发来的,“有紧急事情,速回电!”
“我似乎有某种感应!”事后李一超告诉我,“我拨通电话,突闻论白去世,犹闻晴天霹雳,在电话里禁不住失声痛哭!”
回想往事,李一超无不感慨地说:“论白虽比我和扎南副县长小好几岁,但工作有水平,我们都佩服他。”
“老西藏”、副县长程令文曾用几个“最”评价论白:“论白是我眼中最有水平、最有威信、最有能力、最具人格魅力、最令藏汉族佩服的好干部。”
许多人都不会忘记论白为班戈县人民谋发展、谋利益的精彩人生。
年,在论白的积极推动下,申扎县完成全县的草场承包工作。年10月,论白来到班戈县。在他担任班戈县委书记的3年时间里,他成功推行了以“草场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改革,成为藏北牧区改革的一面旗帜,被誉为牧区“第二次革命”。
年4月,班戈县门当乡遭受罕见雪灾,论白顶风冒雪、深入到雪灾最严重的牧民家中,积极帮助牧民群众渡过难关,并拿出自己的元慰问受灾群众。
当了解到牧民玛吉的孩子生病需要转院治疗后,他利用在北京学习的机会,四处求医。
如果从家庭来讲,论白也许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工作17年来,论白除了给抚养自己长大、已瘫痪20多年的阿妈寄些生活费外,很少有时间在堂前尽孝,也未能多陪陪阿妈,就连阿妈想去拉萨看看布达拉宫的唯一心愿,也是在阿妈弥留之际才得以满足。阿妈去世后,原想为阿妈添置一件新藏袍的许诺却成了论白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愧疚。
论白的妻子永忠理解丈夫的工作,自己将两个女儿拉扯大。两人婚后,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的也没有超过一个月。有一次,论白回家,一年多没有见面的女儿开门出来:“叔叔,您找谁?”一句问话,让论白愣住了,酸楚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屋里也传出了妻子嘤嘤的抽泣声……
正是从众多人的口中,我认识了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一名优秀的藏族县委书记。
论白就像羌塘草原上的小草“那扎”花一样,深深扎根、朴实坚韧,永远盛开在人们的心里。(中国西藏网文、图/唐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