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幸福的人民环球网

2022/11/15 来源:不详

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5/9229262.html

今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8周年。58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推翻了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的统治,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埋葬,西藏百万农奴从此翻身做了主人。古老的雪域高原也由此翻开了发展进步的崭新一页。

5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但对雪域高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来讲却是“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今天,站在崭新历史起点上的西藏,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抚今追昔,各族人民从西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深切地感到: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才能让西藏人民过上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反动腐朽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左上图:农奴制社会时期的西藏农奴,脖子上拴着铁链,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资料图片)右上图: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农奴过着悲惨的生活。(资料图片)。

下图:年3月28日,西藏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李林摄

“西藏的冬天异常寒冷,而我们只能和牛羊同住。冷极了,只好抱着羊取暖。”今年76岁的拉萨市城关区扎细社区居民嘎玛流着痛苦而不堪回忆的眼泪告诉记者:那时,吃不饱穿不暖,白天赤着双脚,踩着砾石和荆棘,赶着领主的牛羊,翻山越岭去放牧。到了晚上,只能蜷缩在牛圈里睡觉,身子底下垫的是捡来的破布,盖的是破衣服。

在民主改革之前的旧西藏,占西藏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不仅占有着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着农奴和奴隶的人身。像上述嘎玛那样的农奴占到西藏总人口的95%,这部人除去极其沉重的赋税外,一年之中至少还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庄园主提供无偿的劳役,既无工资,也得不到饭食,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如果胆敢反抗这种严酷的盘剥,等待他们的将是断手、剁脚、剜目、剥皮等五花八门的野蛮酷刑……

以政教合一为核心的旧西藏这种黑暗、残酷、野蛮、落后的的封建农奴制度,造就了西藏大地的极度落后与广大农奴的极度赤贫,整个社会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法国藏学家达维·尼尔在她的《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一书中记述道: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他们不得不向豪强,如宗本、某位领主的管家、以及附近寺院的总管借钱、借粮、借牲畜……

记者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一份要求减免繁重差税的档案文件中看到:“在以往26年间,我等虽然没有巴掌大的田地可耕种,但犹如一马上两鞍,承受着沉重的差役,恰似生活在人间地狱。”

就是对这样一种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反动落后制度,旧西藏的上层反动分子“不仅不改,而且永远不改”,并悍然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天应时,以年3月28日为起点,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开展了一场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目标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西藏历史由是开启了新纪元。

从与牛羊同住,到安居幸福新村

左上图:旧社会,拉鲁庄园的农奴居住在低矮破烂的屋子里。(资料图片)右上图:新西藏,一户居民正在清洁家中的暖气片。记者高加库摄

左下图: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农奴居住在破旧的帐篷里。(资料图片)右下图:夏尼村的僜人新民居。

今年62岁的德庆卓玛是西藏山南克松村的村民,她在4岁之前是附近克松庄园的农奴。“我出生在牛棚,母亲在牛棚里做事,平常睡觉就在牛棚里随便找个地方,没有棉被,随便找点什么东西盖在身上取暖。”与豪华壮丽的庄园住宅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德庆卓玛这样的农奴们的居住条件几乎与牲畜无异。

安居乐业,无居何安?拥有一个“带屋顶的住处”,曾经是无数农奴毕生都难以实现的梦。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年的西藏有万人口,其中没有住房的就达90万人。当时的拉萨城区只有2万人,而露宿街头的贫民和乞丐就达0多人。

旧西藏农牧区的住房多为黑色的帐篷、低矮阴暗潮湿的土坯房和石板房,有的甚至住在牛羊圈,与牲畜共眠,“夏不挡风雨、冬不抵严寒”。民主改革及自治区成立后,在解放军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翻身农奴盖起了第一批住房。

从西藏察隅县城出发,再南行几个小时,便来到了国内最大的僜人聚居地——下察隅镇僜人新村。年,当地政府在保留传统居住和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优先在僜人新村实施了安居工程建设,全村63户民房完成改造。从年开始,又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庭院改造项目,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照明灯,看上了电视、听上了广播……

民居起变化的不仅仅是僜人新村。从年起,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牧民安居工程。年底,全区46.03万户、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宽敞明亮的新房。目前,西藏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0.51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2.81平方米。

从命如草绳,到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

上图:拉萨市多名医院,接受免费体检。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下图:西藏那曲巴青县牧民展示农牧区家庭医疗账户本。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家住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慈觉林村的77岁丹增老人这一天早早起来,准备跟村医院体检。她说:“以前,生病了以后,胡乱吃药或想着烧香拜佛来解除疾病;现在,医院检查,而且每年给我们做免费体检,不仅能知道自己身体哪里出了问题,还可以‘对症下药’。”

旧西藏没有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医疗卫生机构,仅有少数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以及零星的民间藏医,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三大领主。根据法典,“上等上级人的命价为与其尸体等重的黄金,下级下等人的命价仅为一条草绳”,农奴的生命健康权毫无保障。民主改革以来,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援助,惠及百万昔日农奴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如今,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已初步建立,医院、卫生所、妇幼保健院和医疗卫生器械等硬件设施基本成熟。硬件在发展,软件也在发展,自和平解放后,国家派大批人员赴内地学习、进修,自年起全区加大和完善吸引内地人才到基层农牧区和城市社区服务,医护人员的从业能力也有大幅提升,有效推动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

西藏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卫生服务中心、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而且县乡医疗机构全部配备救护车、流动服务车,每个行政村大多有2名医生,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就地得到治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藏医、西医、中医相结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达个,藏医药得到充分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年,西藏自治区政府修订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医疗管理办法》,农牧民医疗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元,农牧区医疗制度县、乡覆盖率均达到%。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全体群众,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对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实施三轮免费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9%。

统计数据显示,西藏人均期望寿命已从过去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8.2岁,全区人口从过去的万人增加到万人。

入学率从2%到99%,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身着民族服装的昌都实验小学学生。

“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还有牛奶喝,老师对我们的照顾像父母一样,学校就像家一样。我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上三年级的南多开心地说。

旧西藏的教育权由僧人和农奴主掌握着,具有严格的等级制,教育对象以僧人、贵族、官员子弟为主,严禁铁匠、屠户等的子女入学,即使社会底层群众的孩子有幸上学,也不得与僧侣、贵族子弟同席。

年,西藏除各类寺院经堂外,还有20余所地方学校,私塾、学堂等简易教学场所共计不超过所,在校学生最多未超过0人。据统计,旧西藏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教学的主要课程只有农奴主掌权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如藏文语法、书法、公文书写及会计算数、梵文、宗教仪规等,无任何近代数理化等自然学科。各类、各级学校既无统一的教材、也无专门的校舍。

挣脱了神权的桎梏,民主改革后的西藏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和门类,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教育等教学体系。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学年,西藏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教学点个;在区内就读的学生人数超过63万人,小学净入学率9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26%。新时期西藏教育,正以其巨大成绩为西藏培养出数以万计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行业人才。

西藏和内地实现了教育上的互通互联,全国20个省、直辖市的26所学校开办了内地西藏初、高中班(校),有60所重点高中招收西藏户籍的学生,48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高等学校招收西藏班学生,累计招收初中生40人,高中(中专)生人,高校本专科生16人,这些都是西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庞大的人才储备。

“孩子考上大学后,干部就到家登记了银行卡号,要给补助。”西藏山南市昌珠镇群众拉珠说,“从小学到高中,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都由国家包了,这样的政策,老一辈人听都没听说过。”这两年,西藏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在“三包”、寄宿生交通补助、高中免费教育、城镇学前免费教育、大学生资助等方面下拨资金到位,将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越来越多的贫苦学子考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西藏教育正迎来灿烂的春天。

从赤贫走向富裕,到最终拔除“穷根”

左上图:拉萨三有村村民在奶牛养殖基地里挤奶。右上图:拉萨三有村村民在藏鸡养殖基地里喂食。

下图:拉萨三有村全貌。图片于年10月10日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去年底,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大踏步逼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据介绍,净土健康产业、旅游业、矿泉水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正日益成为西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农牧民收入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年迈上新台阶,昭示着各族群众民生改善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

人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富裕美好。在采访中,记者获知:民主改革后,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相继安排了一大批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使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发展的家底越来越厚实。据统计,年至年,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亿元。而以后,西藏将继续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将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四年实现翻一番,使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小康路上绝不让一户家庭掉队。在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畔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三有村”,去年7月,名贫困群众陆续搬进了这里的新家。如今,三有村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下,各类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搬迁群众足不出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去年,西藏有1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个贫困村(居)、10个贫困县(区)达到摘帽标准,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西藏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对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西藏部分地区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生存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只有“挪穷窝”、“换穷业”,才能“拔穷根”,这个任务很艰巨。他说,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有全国人民的帮助,西藏自治区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