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报双脚量国土科技绘山河记陕西省
2023/1/2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1081309.html
从深山老林到湿地沼泽,从高山大川到乡野田间,从戈壁荒漠到南海诸岛,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这支队伍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他们就是陕西省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
这支队伍曾数次深入荒漠高原和无人区,完成西部空白区测图等国家级重大基础测绘项目百余项;在祖国西部边陲完成中尼国界测绘任务、在东南沿海完成海岛礁测图等国家级重大专项测图任务50余项;完成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全国土地调查等国家重大普查任务5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测绘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今年又获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缺氧但不缺精神
根据工作安排,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承担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曲水县、当雄县、那曲市聂荣县、班戈县、申扎县、安多县共计7个区县12.1万平方公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
西藏三调工作大部分时间是野外作业,队员们要对地类图斑进行核实和举证。那曲地区地势起伏多变,高山耸峙、峡谷深邃,交通极为不便,有的测区乘车6小时才能抵达。很多需要举证的图斑分布在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需要作业人员步行,甚至翻山越谷才能走到。大雪封山、高原缺氧、语言不通、饮食不便、住宿简陋,给队员们带来了巨大挑战。
头疼、胸闷向第一次上高原的付守健袭来。“下飞机时虽然吃了些抗高原反应的药,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反现象。这一夜就在睡着憋醒、再睡着再憋醒的循环状态中混混沌沌地度过。特别是在申扎县测区,我们连刷牙这种小事都不能一口气做下来,需要歇上一歇才能完成。”付守健回忆道。
西藏三调任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前线总指挥,队长赵彦刚不敢有一丝马虎。严重缺氧的环境让赵彦刚高原反应更加剧烈,心率达到了平时的1.5倍,头痛头晕无法入睡,眼睛干涩疼痛,不时流泪,在项目的第一个月就瘦了20斤。但只要工作起来,赵彦刚就成了一个“拼命三郎”,将身体上的不适统统抛之脑后。“缺氧不能缺精神,海拔高,我们的工作标准要更高。”在测区,赵彦刚鼓励大家时说道。
用青春汗水浇铸秦岭坐标
在秦岭测区做测量控制点,需要深入山地内较远测量点位,当天无法赶回驻地,队员们只能在附近安营扎寨。因为携带的测量仪器较多,保暖装备非常有限,只能和衣而睡,夜晚温度只有2至3度,大家经常半夜被冻醒。队员刘军锋风趣地说:“能这样亲近地感受秦岭,除了现在的驴友一族,就是我们了。”
秦岭封山育林后,原来的釆伐路已经荒废。路面上到处是树枝和朽木。队员艾秦宝回忆道:“原本测区车辆想借助釆伐路快速便捷地深入测点,但实际操作却很困难,为了车辆尽可能通行,每台作业车上都配备了砍刀、手锯及铁锹以备不时之需。”山区寒风刺骨,因为要不停地行走采集数据和图上标注要素,队员们不能穿着太厚的防寒装备,经常在完成一天任务中,一会走得满头大汗,一会停下来感觉冷得刺骨。队员韩丛波说:“穿行在秦岭巍峨的山林,队员们总是以放声高歌来驱散疲劳和饥寒。”
在实施秦岭测图工程项目中,队员们发扬“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测绘优良作风,按时圆满完成了秦岭测图工程的各项任务,用智慧和胆识丈量三秦大地,用青春汗水浇铸经纬坐标。
保护文物敢啃硬骨头
“有问题,找李哥”几乎是许多作业部门的口头禅,在这个熟悉的口头禅背后,是院青年技术负责人李海泉数年来为同事们排忧解难积累下来的贴心“口碑”。
作为部门技术负责人,李海泉是出了名的敢啃硬骨头。项目实施过程中,李海泉总说,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确保数据质量一次性满足项目要求。
在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项目中,他牵头组织团队研发了1:5万地形更新与入库编辑、质检系统软件,统筹解决了项目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工艺优化等问题,利用计算机辅助人工实现批量化处理和自动化检验,降低作业强度,提高数据质量,指导全局的项目生产。
李海泉创造性地提出基于测绘的文物保护区划划定技术方法,通过使用测绘技术手段,准确地完成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准确落图,支撑了陕西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地形测绘项目的落地,开创了文物保护的新局面。
队员们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科技描绘山河,肩负着国家、陕西省和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测绘使命和测绘信息化建设任务,责任在肩,使命重大。
劳动者报实习记者骆红燕
原标题:《劳动者报
双脚量国土科技绘山河——记陕西省先进集体、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