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为人,也为自然中国海拔最高县实施牧
2022/12/29 来源:不详新华社拉萨7月19日电题:既为人,也为自然——中国海拔最高县实施牧民生态搬迁
新华社记者曹健、张京品、吕秋平
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的中国海拔最高县——双湖县,实施最新一轮高海拔牧民生态搬迁安置工作,这里将逐步回归野生动物的怀抱。
从双湖县出发的车队行驶在前往森布日安置点的道路上(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19日,本轮第一批多名牧民从双湖县多玛乡出发,向南迁徙近千公里,前往位于山南市贡嘎县的森布日安置点。
在年开展首批3个乡镇搬迁的基础上,双湖县其余4个乡镇将于8月上旬完成搬迁。届时,双湖县7个乡镇将全部完成高海拔生态搬迁。
整装待发的车队(7月19日摄,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虹冰摄
双湖县平均海拔超过米,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搬迁前人口1.4万。中国政府曾对这片高远苦寒的地方进行建设,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帮助修通了公路,县城所在地接入国家电网主网;年底,双湖县实现脱贫摘帽。
但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导致当地高原性风湿病、心脏病等地方病多发。这里人均寿命比西藏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低14岁。
双湖县多玛乡果根擦曲村的村民将行李搬上货车(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周荻潇摄
由于患有高原性风湿关节炎,70岁的双湖县多玛乡仲鲁玛村村民嘎玛已经失去劳动能力。“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很舍不得离开。但我知道搬家对下一代大有好处。”她说。
嘎玛说,搬迁不医院看病,还能避免孩子们跟她一样得上高原病。“搬到新家后,以后去拉萨、山南朝佛也方便多了。”
森布日安置点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海拔约米,距离拉萨市区60余公里,临近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在这里,嘎玛一家五口免费分到一栋80多平方米的二层藏式小楼和一套30多平方米的公寓,医院、学校、市场一应俱全。
为了帮家里放牧,嘎玛的外孙女石秀措姆从小没上过学。搬迁后,她儿子明年可以在新家附近免费上幼儿园,设施条件比双湖的幼儿园好得多。
“我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考上大学。”22岁的石秀措姆说。
作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双湖也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迁徙活动的重要区域。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影响,这里的草场有退化现象。随着人口增长,人畜和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的现象凸显。此外,由于地处偏远,环境恶劣,投资成本高,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始终困扰着当地群众。
双湖县多玛乡仲鲁玛村牧民在放牧(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年底,双湖县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实施,首批3个乡镇人搬到森布日安置点。同时,双湖其余4个乡镇的部分学生,也随第一批搬迁群众一起搬到森布日新建的学校,其中包括来自多玛乡果根擦曲村的学生旦增贡嘎。
“在双湖,老师担心我们高原反应,很少让我们踢球、跑步。现在在新学校,我不仅加入了班里的足球队,还参加了兴趣班,学会了吹笛子、做飞机模型。”今年上五年级的旦增贡嘎说。
旦增贡嘎的父亲扎西在多玛乡经营一家小卖部。他经常开皮卡车去拉萨进货,顺便探望儿子,会借宿在森布日的亲戚家。
“儿子之前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现在我们搬过去了,他就可以每周回家了。”扎西说,他已经计划在新家附近开一家洗车店。
双湖县委书记杨文升说,因为这里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双湖的学生刚搬到新学校时比山南同年级的学生明显矮一截。由于头疼等高原反应,在双湖很多群众形成了吃止痛药的习惯。
“第一批群众搬迁后,基本告别了止痛药,孩子们的个子也长得很快。”杨文升说。
搬迁群众在双湖县多玛乡果根擦曲村集合,即将出发前往森布日安置点(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为了解决人走后牛羊的问题,有关部门设置了数年的过渡期——迁出地按村成立合作社,迁出群众以草场、牛羊、劳动投入等入股,由部分青壮年留守统一放牧,暂时解决牲畜和生活来源的问题。
据介绍,搬迁的劳动力中有一部分继续从事牧业生产,一部分参加技能培训后,从事厨师、挖掘机驾驶等工作,还有一部分到拉萨、山南等地转移就业。目前,森布日已完成矮化苹果基地、现代牧场等产业布局,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双湖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増至年的元,增长近30%。
过渡期满后,留守的青壮年将来到森布日的新家,和家人团聚。双湖的广袤草原将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数据显示,生活在双湖境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有10万多只、野牦牛2万多头。
“从生态方面来讲,双湖群众的搬迁对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有好处。”正在双湖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刘宝元说。(参与采写:格桑朗杰)